清明節的習俗

清明節的習俗

在以前,清明除了掃墓以外,也是家人團聚的日子,故有許多傳統習俗,如蛋雕、踏青、拔河、放風箏、賜火、插柳枝、鬥雞、踢鍵子等,時至今日,許多傳統習俗已不復見,清明節以出遊踏青居多,今天僅跟大家談談一些現今較常見的清明節習俗。

 

清明節習俗1:掛紙

掛紙是客家人掃墓的俗稱,而掛紙又稱為壓墓紙,於掛紙前須先將祖先墳墓上的野草清除,在用小石頭或磚塊將掛紙壓在墳上,表示後代子孫已祭拜過,掛紙另也有子孫替祖先蓋厝瓦或添新瓦的說法,最後再用事先準備好的簡單供品祭拜,燒過紙錢後,即完成掃墓儀式。

 

清明節習俗2:培墓

培墓是指修墓與祭拜,是較掛紙更隆重的掃墓儀式,一般新墳前三年、撿完骨或家裡娶媳婦、添丁生男孩才會培墓,於培墓時,需先清除祖先墳墓上的野草,之後以石頭壓上五色墓紙(紅黃青白黑)以示替祖先整修屋瓦房子之意,若子孫發現墳土流失或墓碑上的字體模糊不清,則可一併培土整修處理,而祭拜的供品,一般會準備三牲(豬頭)、五牲及富含寓意的12菜碗、紙錢,祭拜完畢後,會將紅龜粿或麵粿供品分給周遭的孩子,時至今日,培墓大多均只簡單準備鮮花、餅乾、金紙來祭拜。

 

清明節習俗3:剝蛋殼

於掃墓結束,要收供品離開時,要將所準備的供品雞蛋,在墓碑上打碎,讓親友分食並將蛋殼丟在墓上,象徵脫殼,有出人頭地、送舊迎新,帶來好運一說,另外也有人會特地準備紅蛋。

 

清明節習俗4:吃潤餅

清明節吃潤餅有一說是由於在清明節這天,因大家忙碌於掃墓,沒有時間可生火煮飯,便會將祭拜後的供品捲進麵皮中食用,故有清明節吃潤餅的習俗,也有一說是因為清明節又稱為寒食節,於清明節當天只能吃涼的食物,雖說習俗很多種,於清明節吃潤餅,已變成不可或缺的傳統美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