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味老製麵廠時空分布圖
撰 文:陳貴凰 ( 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教授)
吳 菊( 澎湖科技大學餐旅管理系副教授)
資料彙整:邱映潔、王慧妮、鄭涵霙、莊裕嵐( 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學生)
本文臺灣味製麵廠是指臺灣地區以生產中式麵條為主的店家稱之。據筆者所建置「臺灣飲食地圖資料庫」蒐集文獻紀錄中顯示,全台各地臺灣味製麵廠超過一甲子店家(1955 年前)約30 家、50 年 歷史高達60 家,而成立30-40 年製麵廠暴增超過140 家(圖6)。 由在地製麵廠家數年增率,可見麵食已逐漸成為臺灣人的重要飲食選項。同時亦發現在臺灣出現歷史越悠久老製麵店多半落腳在較早開墾的地區,此可由金門縣、澎湖縣、彰化縣、臺中市等地皆有百年老製麵廠的蹤跡獲得印證,且以生產「手工麵線」者居多。
再者,近來臺灣味老製麵廠的規模逐漸由「家庭式生產」走向「工業化量產」,雖有店家仍維持傳統家庭式製麵工藝,讓民眾偶而可於鄉野間欣賞到烈日曝曬麵條場景,或傳統市場中看見現場製麵的展演。製麵人揮汗如雨辛勤工作,是為了煮麵人、吃麵人奉上「臺灣MIT 好麵條」,也讓製麵工藝技術繼續傳承。然而近來本土傳統的臺灣味老製麵廠受到製麵原物料及人工成本高漲、乾麵條開放進口削價競爭等衝擊下,營收獲利與市場發展不易突破。臺灣味老製麵廠在面臨上述挑戰,要如何在紅海中創出自己藍海的一片天,或結合同業區 隔各自的特色共創多贏,這將是臺灣味老製麵廠所應審慎省思的。例 如:各地生產的麵條商品隨著黑貓宅急便、郵局郵務業務、便利商店 門市取貨付款等新的商業服務之提供,將MIT 麵條輕鬆迅速送達顧客手中,可讓大眾品嚐到「臺灣好麵」。